查看原文
其他

BNU课程思政云享会 | 唐诗选读:从家国情怀、史诗记忆与盛世梦想三个角度解读唐诗

党委宣传部 北京师范大学 2022-09-14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注重引导教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取得了一定成效。在2020年教育教学大讨论期间,教务部(研究生院)联合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在学校官微开设“BNU课程思政云享会”栏目,邀请学部院系专业教师分享经验与心得,展示北师大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探索与成果。

本期的分享人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他讲授的是本科生通识课“唐诗选读”课程。



唐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古典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之一。阅读唐诗、学习唐诗,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中国古代社会,领会中国文化的精神,可以进一步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

唐诗与大唐盛世紧密相连。提起唐朝,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会涌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唐朝是古代中国的强盛时代,是东亚文明最杰出的代表,是世界文明版图的重要标识之一。大唐王朝,国力鼎盛,宇内和平,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著名的“开元盛世”更是古代盛世梦想的典型代表。时至今日,“唐”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Chinatown被译作“唐人街”、具有中国风特点的服装被称作“唐装”……这些现象,无不说明大唐盛世在中国文化记忆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唐诗也有巨大的开创意义。律诗定型于唐代,并在唐代诗人手中发扬光大,为中国古典诗歌确立了最为经典的样式;唐诗高昂明朗、流光溢彩的艺术风格,为后世的文学审美确立了艺术范型。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李商隐……这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天才,先后在大唐文坛上各领风骚,淋漓尽致地挥洒才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一首首唐诗就像一篇篇日志,忠实地记录了大唐盛世的历史、情感与全貌。

在“唐诗选读”课程中,我着重从家国情怀、史诗记忆和盛世梦想三个角度,深入解读唐诗,希望通过我的阐释,让学生深入体会大唐的时代精神和唐代作家的价值追求。



一、家国情怀


唐诗中有许多富有家国情怀的热烈诗篇。诗人们通过诗歌畅抒胸怀,书写着对于国家命运、人文精神和情感世界的关怀。

在唐人心中,国家命运是与个人遭际休戚相关的。在和平的年代,他们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壮阔历史,歌颂生活的幸福与个人的成功;当国家遭受危亡,他们则反思国家的命运、历史的抉择,书写自己的献身报国的热情,将天下兴亡与个人取舍紧密结合,投身于伟大的时代转折。更难能可贵的是,唐代诗人还充满了强烈的人文关怀,胸怀天下、关心人民,尤其是对穷困的人民有着强烈同情。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具有代表性,在那个雨夜,诗人自己房屋被狂风吹破,自己彻夜湿透、寒冷难禁,却仍然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

唐代诗人对家国的热爱,还体现在唐代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投入中。唐人热爱现实生活,注重观察和总结生活中的美,产生了许许多多深沉而热烈的情感体验。爱情、友情、亲情,都是唐诗中的重要主题,为读者展现出了美好的情感世界:“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让我们感叹唐人对忠贞爱情的热烈表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给我们以坦然面对离别、勇敢拥抱未来的精神力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具有令人潸然泪下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它概括了我们生活的真实细节,具有强大的现实力量。



二、史诗记忆


唐诗不仅是一部文学杰作,更是一部波澜壮阔历史赞歌。优秀的诗人们,对唐代两百九十年的历史做了全面描述,尤其关注重大的时代主题和关键的历史节点。人们称杜甫诗歌为“诗史”,认为阅读这些作品,能够补史书之阙——这其实包含着双重内涵。一方面,这些诗歌从普通个体的视角出发,能够深入现实生活,有着史书难以触及的细节描述;另一方面,这些诗歌饱含着强烈的情感,能够让历史中的个人,表达对于所处时代的真实感受。唐诗成为了我们了解历史、反思历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重要媒介。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只有站在历史之中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够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唐代诗人也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也特别善于在诗歌中对前代历史的深刻思索。咏史题材在唐代得到了蓬勃发展,涌现出了杜甫《蜀相》、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乌衣巷》、李商隐《随师东》《北齐二首》、罗隐《筹笔驿》等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诗人们通过追述、比较、议论和讽刺,对前代历史的得失进行反思与批评。唐代诗人们这种历史理性精神,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三、盛世梦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大唐盛世更是这个诗国发展的高潮。通过学习和阅读唐诗,从那些精彩的记录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伟大时代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特点,能够窥见盛世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和时代理想。如果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李白的盛世梦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的盛世梦想,那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今天的盛世梦想。阅读和学习唐代诗歌,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走进古代优秀诗人的精神世界,能够为我们反思历史、凝练和汇聚当代精神力量,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充分发挥古代文学的课程育人功能,我也不断对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在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同时,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努力探索更加亲切、更有趣味性的讲课方式。在课堂讲授中,我从古代优秀作家的价值追求、家国情怀,讲到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人文关怀;从古代经典文本的生成发展,讲到当代文化文学的创造创新;既讲专业知识,也讲做人道理;既指导学生精研文本、夯实学识基础,也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勇于创新,真正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总地来说,唐诗既是唐人家国情怀、史诗记忆的记录,也是当代中国人盛世梦想的精神资源和历史投影。通过唤起当代大学生们对于中国古代优秀作家和古典诗词的强烈关注,激发他们对于古代社会和古代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深入地了解并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历史和文化遗产,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这就是“唐诗选读”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价值所在。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三件事的核心其实就是育人,培养人。因为追求知识、思想、真理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认识世界,更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推动自己全面成长。具体到一门课程来说,教师的授课过程,不仅是在传递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也是在传递、展示他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他所拥有的人生经验、成长体验与价值取向。我在给学生讲授唐宋诗文时,每当讲到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文学家的人生经历、思想成长时,学生们就听得格外认真,课堂上非常安静;每当我结合成长体验,结合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发展历程,深入解读古代经典诗文的现实内涵、当代价值,以及与学生未来发展的内在联系时,同学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思想情感共鸣,课堂氛围就格外活跃,有时甚至群情振奋。我想,这也许就是教书育人工作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这项工作最具魅力的地方吧!

(作者: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今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启动全校范围、持续全年的教育教学大讨论。大讨论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包括“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等五大议题。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新闻链接:

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教育教学大讨论开幕! 

关于BNU2020年教育教学大讨论,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如何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8问答详解

点击图片,进入BNU2020教育教学大讨论专题



-bnuweixin-

来源:教务部(研究生院)排版:冯雲梦责任编辑:吴佳芮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